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VLAN基础配置及ACCESS接口(2)

    实验二:(实现VLAN的数据帧跨交换机传递   链路配置为干道链路)

    配置 Trunk接口(Trunk端口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连接的端口,可属于多个VLAN)

    实验内容:

    模拟公司网络场景。公司规模较大,员工200余名,内部网络是一个大的局域网。公司放置了多台接入交换机(S1和S2)负责员工的网络接入。接入交换机之间通过汇聚交换机S3相连。公司通过划分VLAN来隔离广播域,由于员工较多,相同部门的员工通过不同交换机接入。为了保证在不同交换机下相同部门的员工能互相通信,需要配置交换机之间链路为干道模式,以实现相同VLAN跨交换机通信。

    实验拓扑:

    1.     先测试PC机之间是否都能ping

    都设置好了之后,我们打开一个PC机使PC之间都能相互ping

     2.   创建VLAN配置Access接口

    对于S1:

    Vlan 10

    Description R&D       //这个是来描述名称(研发部)

    Vlan 20

    Description Market  

    对于S2:

    Vlan 10

    Description R&D      

    Vlan 20

    Description Market          相同的设置一下S3

    设置完成后,用display vlan 查看所配置的VLAN信息,下图是S1:

     

    在S1上配置E 0/0/2和E 0/0/3为Access接口,并划分到相应的VLAN.

    Interface ethernet0/0/2          Interface ethernet0/0/3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              Port default vlan 20

    配置完成后使用display port vlan 查看VLAN的相关配置信息  如下图为S1:

    相同的命令在S2上配置S2的E 0/0/3和E 0/0/4为Access接口,并划分到相应的VLAN.

     

    可以看到PC所连接的交换机接口已经配置为Access模式

    3.   配置Trunk接口

    做到这我们可以试试同一部门之间能否ping通,结果是不能

    因为我们只配置了S1 S2 的交换机  每台交换机与S3 的接口上并没有VLAN信息,无法实现相同VLAN的跨交换机通信。

    为使交换机之间识别发送跨交换机的VLAN报文,我们将交换机之间的接口配置为Trunk接口。

    在S1上配置E0/0/1为Trunk接口,允许VLAN 10和VLAN 20通过。

    相同的配置过程在S2上配置E0/0/2为Trunk接口,允许VLAN10和VLAN20通过。

    在S3上配置GE0/0/1和GE0/0/2为Trunk接口,允许所有VLAN通过。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0/0/2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all

     

    配置完成后使用display port vlan 检查Trunk接口,并且允许所有VLAN流量通过(1~4094)

    这时我们ping 同一部门的就可以ping 通,说明同一部门的PC可以成功通信。

  • 相关阅读:
    四,iptables详解(4):iptables匹配条件总结之一
    三,iptables详解(3):iptables规则管理
    二,iptables详解(2):iptables实际操作之规则查询
    一,Iptables详解(1):iptables概念
    运维安全之Linux网络安全(iptables)
    【577】U-Net相关
    【576】Python遍历文件夹内所有文件
    【575】连续卷积层(神经网络中的通道 channel)
    【574】KDE与正态分布
    点云投影为深度图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7-58/p/11892452.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