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伯努利原理

    二百多年来,这个理论已成为经典。

    只是本人始终觉得有悖常理,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天空中的风总是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水总是流向空洞,怎么会流的快的地方反而压力小呢?如果压力小,那么导致它快速流动的能量从哪来?

    为此,本人进行了长久的思考,今天呈现在各位面前,与大家探讨。

    请原谅本人的大胆,请原谅本人藐视权威。

    欢迎指教:

    一、飞机机翼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原创]质疑:伯努利原理的正确性

    上图是飞机机翼的经典切面和伯努利原理的经典解释。

    机翼上缘弧线长,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下缘平直,空气流速慢,压强大,上下压强差就产生升力,能托的起飞机。

    真的是这样吗?

    为验证这个说法,我把我的模型机翼颠倒了一下,后面朝前,同样满足伯努利原理,可事实却打了一个响亮的耳光,根本飞不起来。

    苦思幂想之下,我最终壮着胆子否定了伯努利原理,我认为把空气想象成一个个无规则运动的小球,飞行中飞机机翼与小球弹性碰撞的合力,就能完美的解释这个原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所谓的流体,其实就是可自由、无规则运动的分子原子组成的,飞机飞行,机翼就会排开前方的空气,产生弹性碰撞,不同角度的弹性碰撞产生的能量传递,就是不同机翼的作用机理。

    如上图,机翼下缘空气流过机翼时,空气分子无规则运动就会撞击下面,给予一个向上的力;而上缘的前半部撞击空气分子,就像汽车撞人一样,把它高高的扬起,扬起后又和其他分子相撞,在中后部产生一个持续的低压区,速度越快,机翼后高点后的真空度就越高,升力就越大。

    所有的流体都可以看着是一个分子原子,就像一个个相互独立的质量小球,自身在无序运动着,碰撞着,平衡着。持续产生的结果就是水压、大气压等压强。

    飞机在空中飞,所有的升力都来自于运动的机翼,与空气分子之间进行的弹性碰撞,在碰撞中守恒着能量,在碰撞中进行力的转换。

    [原创]质疑:伯努利原理的正确性

    我认为所有的机翼升力都来自两个方面的合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8452972_1.html/ ]

    升力= 单位时间内机翼下缘排开的空气质量弹性碰撞的能量转移+机翼上缘抛开空气的量和制造低压区的效能。

    下缘的升力,主要取决于迎角,迎角越大(45度以下),空气分子和机翼的弹性碰撞转移的能量越多,升力越大,当然,迎角越大,向后的阻力也越大。

    上缘的升力,与速度和前缘的形状、高度关系较大。

    顺着这个思路,我又回顾了所有证明伯努利原理的实验,我觉得:基本都张冠李戴了。

    二、吹纸

    我相信每一个飞机爱好者都亲手做个一个小实验:用力去吹两张白纸,白纸反而会向中间靠拢。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这个小实验成了伯努利原理的有力证据:中间空气流速快,压力低,所以两边纸向中间靠拢。

    [原创]质疑:伯努利原理的正确性

    只是我始终怀疑,如果中间的压力真的低,那么空气怎么会向正常大气压的下方快速流动?难道是水往高处流?气往高压去?这是有悖常理的地方。

    为验证这个实验,我改动了这个小实验,在两张纸的下部粘上了上下开口的扁纸盒,然后去用力吹,如果伯努利原理正确,中间空气流速快,压力低,两边纸依然会向中间靠拢,可几次下来,这种情况没有出现,反而有点向外鼓。

    我认为上图试验中,不是中间空气流速快导致压力低,而是大量气流吹入下部,导致下部气压升高并漫延,从外部推动纸向内达到一个平衡。

    三、AB管实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AB管实验是伯努利原理最经典的验证了,向AB管吹进空气。如果管的切面小(像a处),空气的速度就大;而在切面大的地方(像b处),空气的速度就小。在速度大的地方压力小,速度小的地方压力大。因为a处的空气压力小,所以C管里的液体就上升;同时b处的比较大的空气压力使D管里的液体下降。

    [原创]质疑:伯努利原理的正确性

    这个实验是真实的,结果我不否认,我只是认为:伯努利老先生又张冠李戴了。

    中国农村有一种原始的烟囱,在上部用砖砌出一个横向的风道,借着风力产生负压,把烟囱内的污浊空气抽出去,横向的风越大,效果越好。

    AB管实验正好验证了烟囱理论。A处风速大,空气分子横向运动的速度也大,就会把C管中漫射出来的空气分子撞走,产生负压,b处风速小,带走的也少,因此产生这种现象。

    其实只需要改动一下这个实验就能验证伯努利原理的错误了,把a、b岔管出口用软薄膜密封,隔绝横向气流带走岔管空气的可能,看薄膜的凸起或凹下就能知道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8452972_1.html/ ]

    (由于本人条件有限,拜托有条件网友帮忙验证)

    四、并行船问题

    在说明伯努利原理的例子中,有一个并行船的例子:

    两艘船在静水里并排航行着,或者是并排地停在流动着的水里。两艘船之间的水面比较窄,所以这里的水的流速就比两船外侧的水的流速高,压力比两船外侧的小。结果这两艘船就会被围着船的压力比较高的水挤在一起。海员们都很知道两艘并排驶着的船会互相强烈地吸引。

    如果两艘船并排前进,而其中一艘稍微落后,那情况就会更加严重。使两艘船接近的两个力F和F,会使船身转向,并且船B转向船A的力更大。在这种情况下,撞船是免不了的,因为舵已经来不及改变船的方向。

    [原创]质疑:伯努利原理的正确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并行的船容易相撞,这是事实,只是我认为用伯努利原理来解释是错了。

    首先,两船之间的水压不是小,而是大,由于船的固有形状,使靠近的两船之间形成喇叭口效应,压力和阻力都会变大,站在船边,你能看到水面飘着的泡沫餐盒有随船走的现象,中间水流有被向前顶起、推着走的现象,内侧的阻力会比外侧大的多。

    其次,由于船的动力和重心是在中轴线上,内外侧阻力的不均衡,就会导致两船向内摆头,很容易撞在一起。右边那个情形,后面的船更容易撞船也是这个道理。

    五、悬浮球现象

    这个小实验是一个飘浮在气流里的很轻的小球。气流冲击着小球,不让它落下来。当小球一跳出气流,周围的空气就会把它推回到气流里,伯努利原理的解释是:因为周围的空气速度小,压力大,而气流里的空气速度大,压力小。

    对这个现象的解释,我依然认为:现象是真实的,伯努利原理的解释是错误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喷出的气流,能够“挤入”正常大气压的空中,并产生高速,怎么可能压力小?应该是压力大才对!

    我认为产生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被吹到空中的轻质小球,当有一面偏移出气流时,就会出现迎风面受力不均衡,和上面船只偏头现象一样,小球也会被吹得向里转,重新进入气流。

    此时的小球会产生旋转,走出像足球香蕉球一样的曲线回去。

    六、悬挂球靠近现象

    伯努利原理还有一个例子是:把两个很轻的橡皮球照下图那样吊着。如果你向两球中间吹气,它们就会彼此接近,并且互相碰撞。因为中间空气流速快压力低,两遍压力大,所以向中间挤靠。

    [原创]质疑:伯努利原理的正确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8452972_1.html/ ]

    这个解释太牵强了。

    中间的压力大小我就不说了,就你嘴的那点气流速度,能产生那么大的压力差?

    很明显,你嘴向中间吹,你的气流只能吹到两个球的内半侧,给两个球一个偏离重心的向上的力,它能不偏吗?你干嘛不在内侧边缘绑根线向上提试试?

    七、香蕉球和弧线球

    下图的左半部是用伯努利原理解释的香蕉球原理。

    [原创]质疑:伯努利原理的正确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足球向左飞,球是圆的,不知道他是怎么认定的一边流速快,向前转的反而流速慢。

    单纯从大家的直觉上,只会觉得上部气流汇集在一起,气流线也密,应该是压力大,怎么变成了压力小?

    我觉得解释香蕉球很简单,还是用空气分子弹性碰撞原理。足球向前飞,空气分子是均匀的撞在球的两半,但由于球的转动,两遍的撞击时相对速度是不同的,向前的部分是球速+球转动的线速度,向后的部分是球速-球转的线速度,如上图的右半部分。

    球转的越快,球表面越粗糙,撞击力的差别越大,持续的撞击,必然导致有一个持续的偏转力,促使足球划出美丽的弧线。

    八、伯努利方程和文丘里管

    p+1/2ρv^2+ρgz=C,这个式子被称为伯努利方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虽然对于伯努利原理,我不敢苟同,但对伯努利方程,我基本认可。

    因为该方程回归了能量守恒定律,而本人主张的空气分子弹性碰撞的理论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不同的理论,可以使用近乎同样的公式,是不是很可笑?其实科学很多都是这样,这些公式是来自实验、来自经验、来自无数次系数调整,是总结和概括。

    还有下面这个东西:文丘里管

    又是一个证明伯努利原理的应用实例,也是一个有违常识的东西。

    其基本结构是两端粗、中间细的管子。结合伯努利原理与流体连续性方程可以知道,对于理想流体,在细处流速会增加,压强则会减少。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8452972_1.html/ ]

    [原创]质疑:伯努利原理的正确性

    同样多的东西,经过细小的颈部,压强反而会减少?1000个人走在大街上密度会大,走到小巷时密度反而会小?可能吗?可压力表确实显示会变小,而且确实和伯努利说的流速越快,压力越小。

    仔细看看示意图,我发现又是一个张冠李戴的误会。

    又是一个和AB管一样的烟囱效应。快速流动的气流分子,撞击带走了开口中漫射出来的空气,导致压力表中的压力降低。

    不是颈部压力低,相反,颈部压力很大,这也是颈部结构一般都加强再加强的原因。

    这不是正好搞反了不是?

    钟声敲响了日落
  • 相关阅读:
    Java实现简单的图片浏览器
    ArrayList源码笔记
    JZ12 数值的整数次方算法笔记
    TCP的三次握手与四次挥手学习笔记
    Deepin安装LAMP环境
    Deepin安装Mysql(解决"没有可安装候选"问题)
    流行的Linux系统合集
    Win10超简单安装,菜鸡钊的装机经验分享
    Java入门(七)之面向对象-划重点
    Java入门(六)之常用的类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ATinnovation/p/7666624.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