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python开发之网络编程

    tcp和udp协议

    用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如果说ip地址和mac地址帮我们确定唯一的一台机器,那么我们怎么找到一台机器上的一个软件呢?

    端口

    一台拥有IP地址的主机可以提供许多服务,比如Web服务、FTP服务、SMTP服务等,这些服务完全可以通过1个IP地址来实现。那么,主机是怎样区分不同的网络服务呢?显然不能只靠IP地址,因为IP 地址与网络服务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实际上是通过“IP地址+端口号”来区分不同的服务的。

    TCP协议

    当应用程序希望通过 TCP 与另一个应用程序通信时,它会发送一个通信请求。这个请求必须被送到一个确切的地址。在双方“握手”之后,TCP 将在两个应用程序之间建立一个全双工 (full-duplex) 的通信。这个全双工的通信将占用两个计算机之间的通信线路,直到它被一方或双方关闭为止。

    1、tcp三次握手

    TCP是因特网中的传输层协议,使用三次握手协议建立连接。当主动方发出SYN连接请求后,等待对方回答SYN+ACK[1],并最终对对方的 SYN 执行 ACK 确认。这种建立连接的方法可以防止产生错误的连接。[1] 
    TCP三次握手的过程如下:
    客户端发送SYN(SEQ=x)报文给服务器端,进入SYN_SEND状态。
    服务器端收到SYN报文,回应一个SYN (SEQ=y)ACK(ACK=x+1)报文,进入SYN_RECV状态。
    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端的SYN报文,回应一个ACK(ACK=y+1)报文,进入Established状态。
    三次握手完成,TCP客户端和服务器端成功地建立连接,可以开始传输数据了

    2、tcp四次挥手

    建立一个连接需要三次握手,而终止一个连接要经过四次握手,这是由TCP的半关闭(half-close)造成的。
    (1) 某个应用进程首先调用close,称该端执行“主动关闭”(active close)。该端的TCP于是发送一个FIN分节,表示数据发送完毕。
    (2) 接收到这个FIN的对端执行 “被动关闭”(passive close),这个FIN由TCP确认。
    注意:FIN的接收也作为一个文件结束符(end-of-file)传递给接收端应用进程,放在已排队等候该应用进程接收的任何其他数据之后,因为,FIN的接收意味着接收端应用进程在相应连接上再无额外数据可接收。
    (3) 一段时间后,接收到这个文件结束符的应用进程将调用close关闭它的套接字。这导致它的TCP也发送一个FIN。
    (4) 接收这个最终FIN的原发送端TCP(即执行主动关闭的那一端)确认这个FIN。[1] 
    既然每个方向都需要一个FIN和一个ACK,因此通常需要4个分节。
    注意:
    (1) “通常”是指,某些情况下,步骤1的FIN随数据一起发送,另外,步骤2和步骤3发送的分节都出自执行被动关闭那一端,有可能被合并成一个分节。[2] 
    (2) 在步骤2与步骤3之间,从执行被动关闭一端到执行主动关闭一端流动数据是可能的,这称为“半关闭”(half-close)。
    (3) 当一个Unix进程无论自愿地(调用exit或从main函数返回)还是非自愿地(收到一个终止本进程的信号)终止时,所有打开的描述符都被关闭,这也导致仍然打开的任何TCP连接上也发出一个FIN。
    无论是客户还是服务器,任何一端都可以执行主动关闭。通常情况是,客户执行主动关闭,但是某些协议,例如,HTTP/1.0却由服务器执行主动关闭。[2] 

    udp协议

    当应用程序希望通过UDP与一个应用程序通信时,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

    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

    TCP和UDP对比:

    TCP---传输控制协议,提供的是面向连接、可靠的字节流服务。当客户和服务器彼此交换数据前,必须先在双方之间建立一个TCP连接,
          之后才能传输数据。TCP提供超时重发,丢弃重复数据,检验数据,流量控制等功能,保证数据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个简单的面向数据报的运输层协议。UDP不提供可靠性,它只是把应用程序传给IP层的数据报发送出去,
          但是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到达目的地。由于UDP在传输数据报前不用在客户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一个连接,且没有超时重发等机制,故而传输速度很快

    OSI模型

    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每层运行常见的协议

     socket概念

    1、Socket是应用层与TCP/IP协议族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它把复杂的TCP/IP协议族隐藏在Socket接口后         面,对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让Socket去组织数据,以符合指定的协议。

    2、TCP与UDP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eg:打电话)、传输效率低全双工通信(发送缓存&接收缓存)、面向字节流。使用TCP的应用:Web浏览器;电子邮件、文件传输程序。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服务,传输效率高(发送前时延小),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面向报文,尽最大努力服务,无拥塞控制。使用UDP的应用:域名系统 (DNS);视频流;IP语音(VoIP)。

    基于TCP的socket连接

    TCP是基于连接的,必须先启动客户端再启动服务端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800))
    sk.listen(5)
    conn,addr = sk.accept()
    
    res = conn.recv(1024)
    print('res:',res)
    conn.send(b'world')
    conn.close()
    sk.close()
    

    client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800))
    sk.send(b'hello')
    res = sk.recv(1024)
    print(res) 

    基于UDP的socket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sk.bind(('127.0.0.1',8080))
    msg,addr = sk.recvfrom(1024)
    print(msg.decode('utf8'))
    sk.sendto(b'hello',addr)
    sk.close()
    

    client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type=socket.SOCK_DGRAM)
    ip_port = ('127.0.0.1',8080)
    sk.sendto(b'world',ip_port)
    ret,addr = sk.recvfrom(1024)
    print(ret.decode('utf8'))
    sk.close()
    

    socket参数解析

    socket.socket(family=AF_INET,type=SOCK_STREAM,proto=0,fileno=None)
    
    family	地址系列应为AF_INET(默认值),AF_INET6,AF_UNIX,AF_CAN或AF_RDS。
    (AF_UNIX 域实际上是使用本地 socket 文件来通信)
    type	套接字类型应为SOCK_STREAM(默认值),SOCK_DGRAM,SOCK_RAW或其他SOCK_常量之一。
    SOCK_STREAM 是基于TCP的,有保障的(即能保证数据正确传送到对方)面向连接的SOCKET,多用于资料传送。 
    SOCK_DGRAM 是基于UDP的,无保障的面向消息的socket,多用于在网络上发广播信息。
    proto	协议号通常为零,可以省略,或者在地址族为AF_CAN的情况下,协议应为CAN_RAW或CAN_BCM之一。
    fileno	如果指定了fileno,则其他参数将被忽略,导致带有指定文件描述符的套接字返回。
    与socket.fromfd()不同,fileno将返回相同的套接字,而不是重复的。
    这可能有助于使用socket.close()关闭一个独立的插座。
    

    黏包 

    黏包现象

    先了解一下subprocess模块的使用

    import subprocess
    
    res = subprocess.Popen('dir',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result1 = res.stdout.read().decode('gbk')
    result2 = res.stderr.read().decode('gbk')
    print('stdout',result1)
    print('stderr',result2)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基于TCP实现的粘包

    server端

    # 基于tcp实现远程执行命令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00))
    
    sk.listen()
    
    conn,addr = sk.accept()
    while True:
        cmd = input('>>>:')
        conn.send(cmd.encode('gbk'))
        ret = conn.recv(1024)
        print(ret.decode('gbk'))
        print(ret)
    conn.close()
    sk.close()
    

    client端

    # 在client端接受命令并执行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00))
    while True:
        cmd = sk.recv(1024).decode('gbk')
        result = subprocess.Popen(cmd,shell=True,stdout=subprocess.PIPE,stderr=subprocess.PIPE)
        sk.send(result.stdout.read())
        sk.send(result.stderr.read())
    
    sk.close()
    

    注意: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为什么TCP会出现粘包呢?

    1、首先看TCP协议的拆包机制

    当发送端缓冲区的长度大于网卡的MTU时,tcp会将这次发送的数据拆成几个数据包发送出去。 
    MTU是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上传送的最大数据包。
    MTU的单位是字节。 大部分网络设备的MTU都是1500。如果本机的MTU比网关的MTU大,
    大的数据包就会被拆开来传送,这样会产生很多数据包碎片,增加丢包率,降低网络速度
    

    2、面向流的通信特点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
    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
    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可靠黏包的tcp协议:tcp的协议数据不会丢,没有收完包,下次接收,会继续上次继续接收,己端总是在收到ack时才会清除缓冲区内容。数据是可靠的,但是会粘包。

    3、TCP协议粘包形成原因

    例如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了,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UDP不会发生粘包现象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面向消息的,提供高效率服务。 
    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 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所以接收端的skbuff(套接字缓冲区)采用了链式结构来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在每个UDP包中就有了消息头(消息来源地址,端口等信息),这样,对于接收端来说,就容易进行区分处理了。 即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不可靠不黏包的udp协议:udp的recvfrom是阻塞的,一个recvfrom(x)必须对唯一一个sendinto(y),收完了x个字节的数据就算完成,若是y;x数据就丢失,这意味着udp根本不会粘包,但是会丢数据,不可靠。

    总结:

    黏包现象只发生在tcp协议中:

    1.从表面上看,黏包问题主要是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缓存机制、tcp协议面向流通信的特点。

    2.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粘包解决方案

     解决方法一:

    问题的根源在于,接收端不知道发送端将要传送的字节流的长度,所以解决粘包的方法就是围绕,如何让发送端在发送数据前,把自己将要发送的字节流总大小让接收端知晓,然后接收端来一个死循环接收完所有数据。

     我们可以借助一个模块,这个模块可以把要发送的数据长度转换成固定长度的字节。这样客户端每次接收消息之前只要先接受这个固定长度字节的内容看一看接下来要接收的信息大小,那么最终接受的数据只要达到这个值就停止,就能刚好不多不少的接收完整的数据了

     struct模块解决粘包问题

    struct模块的打包和解包

    import struct
    
    ret = struct.pack('i',4096) # "i"代表int,即将要把一个数字转换成固定长度的bytes类型
    print(ret)
    
    res = struct.unpack('i',ret) # 解包
    print(res[0])
    

    借助struct模块,我们知道长度数字可以被转换成一个标准大小的4字节数字。因此可以利用这个特点来预先发送数据长度。

    server端

    import socket,struct,json
    import subprocess
    phone=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phone.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1) #就是它,在bind前加
    
    phone.bind(('127.0.0.1',8080))
    
    phone.listen(5)
    
    while True:
        conn,addr=phone.accept()
        while True:
            cmd=conn.recv(1024)
            if not cmd:break
            print('cmd: %s' %cmd)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err=res.stderr.read()
            print(err)
            if err:
                back_msg=err
            else:
                back_msg=res.stdout.read()
    
    
            conn.send(struct.pack('i',len(back_msg))) #先发back_msg的长度
            conn.sendall(back_msg) #在发真实的内容
    
        conn.close()
    
    服务端(自定制报头)
    

    client端

    #_*_coding:utf-8_*_
    import socket,time,struct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res=s.connect_ex(('127.0.0.1',8080))
    
    while True:
        msg=input('>>: ').strip()
        if len(msg) == 0:continue
        if msg == 'quit':break
    
        s.send(msg.encode('utf-8'))
    
    
    
        l=s.recv(4)
        x=struct.unpack('i',l)[0]
        print(type(x),x)
        # print(struct.unpack('I',l))
        r_s=0
        data=b''
        while r_s < x:
            r_d=s.recv(1024)
            data+=r_d
            r_s+=len(r_d)
    
        # print(data.decode('utf-8'))
        print(data.decode('gbk')) #windows默认gbk编码
    
    客户端(自定制报头)

     hmac检验客户端合法性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hmac
    import os
    
    secret_key = b'egg'
    sk = socket.socket()
    sk.bind(('127.0.0.1',8000))
    sk.listen()
    def check_conn(conn):
        msg = os.urandom(32)
        conn.send(msg)
        h = hmac.new(secret_key,msg)
        digest = h.digest()
        client_digest = conn.recv(1024)
        return hmac.compare_digest(digest,client_digest)
    conn,addr = sk.accept()
    res = check_conn(conn)
    if res:
        print('合法的客户端')
        conn.close()
    else:
        print('不合法的客户端')
        conn.close()
    sk.close()
    

    client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hmac
    
    secret_key=b'egg'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00))
    msg = sk.recv(1024)
    h = hmac.new(secret_key,msg)
    digest = h.digest()
    sk.send(digest)
    
    sk.close()
    

    socketserver 

    简答的server端

    import socketserver
    
    class Myserver(socketserver.BaseRequestHandler):
        def handle(self): # self.request相当于conn
            while True:
                ret = self.request.recv(1024).decode('utf8')
                print(ret)
                info = input('<<<')
                self.request.send(info.encode('utf8'))
    
    if __name__ == '__main__':
        server = socketserver.ThreadingTCPServer(('127.0.0.1',8000),Myserver)
        server.serve_forever()
    

    client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sk.connect(('127.0.0.1',8000))
    while True:
        msg = input('>>>:')
        if msg == 'q':break
        sk.send(msg.encode('utf8'))
        res = sk.recv(1024).decode()
        print(res)
    
    sk.close()
    
  • 相关阅读:
    查询不同类别中最大的一条
    thinkphp模版调用函数方法
    mysql中explain的用法
    简易PHP多文件上传源码
    JS实现:鼠标悬停图片,图片由彩色变为灰色
    PHP分页基础教程之简单分页原理
    MYSQL建立索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php_扑克类
    详细介绍Linux shell脚本基础学习(一)
    详细介绍Linux shell脚本基础学习(二)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razyforever/p/506695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