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转载]BLOG下一个令人兴奋的技术会在哪里?

    BLOG下一个令人兴奋的技术会在哪里?

    写BLOG不久的人,像我这样,就不容易坚持,容易东想西想,改头换面,如果一个东西没有新的兴奋点出现,人的兴趣就会慢慢减弱,BLOG技术显然不能够让我满意,原因如下:

    与BLOG去在文化上去中心化的主旨相反,BLOG技术迟迟没有走出这一步,最多,它在某种程度上都比传统网站有了进步,发布更加方便。但也仅仅如此而已,方便了一些,但没有本质差别。现在出现的不少BLOG服务商,当然也试图进一步的集中BLOGGER们,不过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趋势,相反,可能会有一种新的东西出现,特提出来,看看有没人会有兴趣开发这方面的东西。

    我想像中的BLOG相关的下一个技术,可能会是在P2P上,(当然不是BLOGCHINA的那个BT种子站点的概念),是这样的,利用P2P技术,实现BLOGGER的协作,以及一个完整的内容发布和网站建立机制。

    (因为对技术完全是门外汉,所以我可以大胆的来想像这个设想)

    一,主要的瓶颈可能是在浏览器上,(我又开始乱想了,姑且忍耐一下),必须开发一个支持P2P的浏览器,它就像现在的BT下载一样,只要使用它,那么它同样也作为服务器存在。比如,我现在浏览一个BLOGGER的网页,如果人多了,可能这个BLOGGER租用的服务器就受不了了,但是如果浏览器是P2P 的,那么简单而言,我们并不一定直接访问的是服务器,,而有可能是另外一个访问者的CACHE面,访问人趆多,速度越快。请注意,这会是一个对 BLOGGER而言非常关键的技术,它使得任何BLOGGER在一夜之间就以无成本拥有了可以与现在任何大的网络媒体(新浪等等)抗衡的硬件力量。并轻易的解决音频视频的传播问题。(比如PODCASTING的占用带宽问题)。一个简单的应用情况是,BLOGGER可以申请一个免费或者收费的空间,这只是一个种子站点。你永远不会担心用户会因流量而无法访问你的东西。你的东西越受欢迎,你越不用担心。

    二,在这样浏览器普及以前,可能会有另外一种独立的P2P应用出现,它应用于互相协作的BLOGGER之间,比如,有100个BLOGGER成立了一个写作联盟,每个人安装了这个软件,那么,每个BLOGGER都成为一个服务器,他们可以有一个统一的域名,一个固定的租用的空间,但每个BLOGGER的机器总是能够分担主服务器的负担。这是一种不完全的P2P方式,阅读者的浏览器不支持也可以。但100台服务器承受能力也会是惊人的,即使只是用ADSL或者拨号的方式。

    这些想法都来源于最近对BSP服务的一些想法和不满意,BLOG不需要一个中心,从精神上是如此,从硬件技术上我们也应该考虑。当然这样做会遇到更加大的压力,想想用P2P传输音乐,遇到唱片工业的打击,那么如果搞这种东西,所触及的利益就更多,除了传统的一些垄断利益之外(想想新浪这些企业在硬件上投入的成本形成的门槛在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最大的反对者会是政府,因为那样的话,INTERNET会是完全不可控的。

    不过很遗憾,我并不认为这些东西会因任何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P2P或者类似的东西改变INTERNET的形态只会是时间问题。

    前段时间用了一下BUBBLER,感觉和我想像的不一样,最多,它只是一个利用P2P进行协作的软件,和真正的P2P传输还有很多差距。

    # 回复:BLOG下一个令人兴奋的技术会在哪里? 2005-03-07 1:27 AM guoshuang

    也就是因为 donews 和 365key 总挂掉,所以你才这么想。google 为什么不挂?还有那么多国外站点又有谁象 donews 这样成天上不去呢?不商业化,不搞收费vip,哪里有钱升级服务器?
    每个人都有一份,那怎么同步呢?修改一下,要传给100个人,大家都这样,哪里有这么多带宽?
    要不你就花生壳或者动态域名专家,把 www 建在自己机器上?

    # 回复:BLOG下一个令人兴奋的技术会在哪里? 2005-03-07 12:21 PM dowei

    guoshuang 的话有意思,也就是donews老是挂,才有这种想法,看来,donews的挂也是创新的一个来源嘛,哈哈。

    其实现在网络的最大问题就是,太多的消耗者,而提供者太少。

    两种办法,1,尽可能的减少消耗者的资源配置,把多余的资源用到提供者身上。以前的瘦客户机概念,nc概念都是以这个想法为基础的。毕竟消耗者用不了那么多资源。但这种想法很难实现,举了例子来说,谁还不玩会游戏阿。浏览网页时他的资源确实在浪费,但他的机器是为玩游戏准备的。

    2、每个人都是服务提供者,这样充分利用每个人的资源。p2p就是基于这种概念。这种做法的缺点上面好像都说了,不利于控制,修改成本会很高,至于非法篡改上,通过加密还是可以解决的,虽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但,你能保证放在donews上就安全了?微软还被creak呢。

  • 相关阅读:
    PythonのTkinter基本原理
    使用 Word (VBA) 分割长图到多页
    如何使用 Shebang Line (Python 虚拟环境)
    将常用的 VBScript 脚本放到任务栏 (Pin VBScript to Taskbar)
    关于 VBScript 中的 CreateObject
    Windows Scripting Host (WSH) 是什么?
    Component Object Model (COM) 是什么?
    IOS 打开中文 html 文件,显示乱码的问题
    科技发展时间线(Technology Timeline)
    列置换密码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bk/p/11665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