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设计模式——单利模式

    一、单例模式简述

      所谓单例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整个应用中保证只有一个类的实例存在。就像是Java Web中的application,也就是提供了一个全局变量,用处相当广泛,比如保存全局数据,实现全局性的操作等。

    单例模式有一下特点:
      1、单例类只能有一个实例。
      2、单例类必须自己自己创建自己的唯一实例。
      3、单例类必须给所有其他对象提供这一实例。

      单例模式确保某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在计算机系统中,线程池、缓存、日志对象、对话框、打印机、显卡的驱动 程序对象常被设计成单例。这些应用都或多或少具有资源管理器的功能。每台计算机可以有若干个打印机,但只能有一个Printer Spooler,以避免两个打印作业同时输出到打印机中。每台计算机可以有若干通信端口,系统应当集中管理这些通信端口,以避免一个通信端口同时被两个请 求同时调用。总之,选择单例模式就是为了避免不一致状态,避免政出多头。

      正是由于这个特 点,单例对象通常作为程序中的存放配置信息的载体,因为它能保证其他对象读到一致的信息。例如在某个服务器程序中,该服务器的配置信息可能存放在数据库或 文件中,这些配置数据由某个单例对象统一读取,服务进程中的其他对象如果要获取这些配置信息,只需访问该单例对象即可。这种方式极大地简化了在复杂环境 下,尤其是多线程环境下的配置管理,但是随着应用场景的不同,也可能带来一些同步问题。

    二、单例模式写法

      1.常见写法一:

        首先,能够想到的最简单的实现是,把类的构造函数写成private的,从而保证别的类不能实例化此类,然后在类中提供一个静态的实例并能够返回给使用者。这样,使用者就  可以通过这个引用使用到这个类的实例了。

    public class Singleton {
        private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publ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instance;
        }
    }

      2.常见写法二:

      上面的代码虽然简单,但是有一个问题——无论这个类是否被使用,都会创建一个instance对象。如果这个创建过程很耗时,比如需要连接10000次数据库(夸张了…:-)),并且这个类还并不一定会被使用,那么这个创建过程就是无用的。怎么办呢?

      可将代码的变化两处——首先,把instance初始化为null,直到第一次使用的时候通过判断是否为null来创建对象。因为创建过程不在声明处,所以那个final的修饰必须去掉。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个过程。要使用SingletonClass,调用getInstance()方法。第一次的时候发现instance是 null,然后就新建一个对象,返回出去;第二次再使用的时候,因为这个instance是static的,所以已经不是null了,因此不会再创建对 象,直接将其返回。

    public class Singleton{
        private Singleton(){}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ull;
        publ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instance == null){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return instance;
        }
    }

  • 相关阅读:
    【转】In ASP.NET using jQuery Uploadify upload attachment
    golang 初体验
    Node.js(express) + MongoDB(mongoose) 简单开发(二)
    Node.js(express) + MongoDB(mongoose) 简单开发(一)
    windows下修改mysql的root密码
    新网站添加百度官方认证
    手写单例模式
    浏览器内核
    IE内核浏览器
    没有猜中开头,更加没有预料结尾的我,正努力走在向程序媛发展的道路上……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uzhenyou/p/4662185.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