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关于深圳市不同层次城市规划之间建设规模的对比分析

    最近一段时间在做深圳市不同层次城市规划之间建设规模的对比分析。这项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落实下层次规划对上层次规划的调整,推进规划评估的前期研究工作。

    我使用总规、分区组团规划和法定图则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汇总这三层次的规划的各种用地类型的建设规模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比分析的主要内容有:
    1、图则-总规、图则-分区规划、分区规划-总规的建设规模对比分析。分析各种用地类型的面积的变化,整体上,规划层次越往下,建设用地的面积突破的越多,居住和工业用地有所减少,道路和公共绿地则有所增加。
    原因在于,对于道路广场面积的增加,总规中道路只规划显示出主干道次干道一级,而图则中则到支路一级,所以图则中的道路汇总面积要远远大于总规中的汇总面积,这也导致了总规中成片的居住和工业用地在图则一层相对减少。至于公共绿地的增加,在与总规中大量的E类的林地山地等,在图则编制中,处在被城市包围或是在城市的边缘地带,被划分为城市公园一类,则就属于G类,这也是下层次规划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的主要部分,此外,就是总规中一部分的E9类发展备用地在图则中被作为建设用地使用掉了。
    2、不同层地规划间建设用地比例的变化。可以看出来每种用地类型的比例及变化情况。得到得结论与上面的相似。
    3、总规和分区规划中的E9类的分布及其在图则中的流向。大部分都流向了居住、工业和公共绿地。
    4、图则落实总体规划的情况,每一项图则的用地平衡表与该图则范围内的总规用地平衡表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差异较大的图则。整体上把握图则对上层次规划的落实情况。对差异较大的图则进行分析。
    5、研究居住和工业用地方面的图则对总规的落实情况。即总规中的居住和工业用地在图则中的变化情况和落实情况。找出问题图则。
    6、不同层次规划间人口规模的对比。由于图则覆盖范围的不全,所以需要折算这些覆盖范围内的总规人口和分区规划中的人口规模,折算的方式采用居住用地的比例进行折算,即以有覆盖范围的总规的居住用地面积占总规全市范围的居住用地面积的比例,乘以总规的人口规模,得到了范围内的总规人口规模,再与图则和分区规划进行对比,但这样的折算误差很大,以后可使用居住用地面积乘以容积率进行折算,即居住用地的总建筑面积进行人口折算。总体结果上,肯定是图则大大突破了总规的人口规模。

    这些研究的意义在于,了解下层次规划对上层次规划的落实和调整情况,一方面,对落实不好的图则或与总规有较大出入的图则进行分析研究,找到问题所在,一方面,对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汇总,作为下一轮总规和分区规划调整和修编的依据。

    再往高一个层次,这个研究就为宏观层面的规划实施评估进行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对于宏观层面的规划实施评估也就是研究这几个问题。可以作为一种经常性的规划实施评估的工作来进行。
  • 相关阅读:
    第一节:SpringMVC概述
    SpringMVC【目录】
    Windows 系统快速查看文件MD5
    (error) ERR wrong number of arguments for 'hmset' command
    hive使用遇到的问题 cannot recognize input
    Overleaf支持的部分中文字体预览
    Understanding and Improving Fast Adversarial Training
    Django2实战示例 第十三章 上线
    Django2实战示例 第十二章 创建API
    Django2实战示例 第十一章 渲染和缓存课程内容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uspa/p/1547760.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