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图像坐标: 世界坐标系,相机坐标系,图像坐标系

            世界坐标系(XW,YW,ZW):其是目标物体位置的参考系。除了无穷远,世界坐标可以根据运算方便与否自由放置。在双目视觉中世界坐标系主要有三个用途:1、标定时确定标定物的位置2、作为双目视觉的系统参考系,给出两个摄像机相对世界坐标系的关系,从而求出相机之间的相对关系3、作为重建得到三维坐标的容器,盛放重建后的物体的三维坐标。世界坐标系是将看见中物体纳入运算的第一站。

            摄像机坐标系(XC,YC,ZC):其是摄像机站在自己角度上衡量的物体的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的原点在摄像机的光心上,z轴与摄像机光轴平行。它是与拍摄物体发生联系的桥头堡,世界坐标系下的物体需先经历刚体变化转到摄像机坐标系,然后在和图像坐标系发生关系。它是图像坐标与世界坐标之间发生关系的纽带,沟通了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哈哈

             图像坐标系(x,y)/(u,v) :其是以摄像机拍摄的二维照片为基准建立的坐标系。用于指定物体在照片中的位置。我更倾向将(x,y)称为连续图像坐标或空间图像坐标,将(u,v)称为离散图像坐标系或者是像素图像坐标系(虽然这样的称呼未经考证,但更能传达二者的物理意义)。

              (x,y)坐标系的原点位于摄像机光轴与成像平面的焦点O’(u0,v0)上,单位为长度单位(米)。(u,v)坐标系的原点在图片的左上角(其实是存储器的首地址)如上图所示,单位为数量单位(个)。(x,y)主要用于表征物体从摄像机坐标系向图像坐标系的透视投影关系。而(u,v)则是实实在在的,我们能从摄像机中得到的真实信息。

    (x,y)与(u,v)存在如下转换关系:

     

              dx代表x轴方向一个像素的宽度,dy代表y轴方向上一个像素的宽度。dx、dy为摄像机的内参数。(u0,v0)称为图像平面的主点,也是摄像机的内参数。其实相当于对x轴和y轴的离散化。其可以运用齐次坐标,将上式写成矩阵形式,如下:

                                                                                                               

          (1)式运用了齐次坐标,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些迷惑。大家会问:怎样将普通坐标转换为齐次坐标呢齐次坐标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在这里对齐次坐标做一个通俗的解释。此处只讲怎么将普通坐标改写为齐次坐标及为什么引入齐次坐标。这里只做一个通俗但不太严谨的表述。力求简单明了。针对齐次坐标的严谨的纯数学推导,可参见“周兴和版的《高等几何》---1.3拓广平面上的齐次坐标”。我曾详细读过《高等几何》这本书,但觉得离计算机视觉有点远,是讲纯数学的投影关系的,较为生涩难懂。

            齐次坐标可以理解为在原有坐标后面加一个“小尾巴”。将普通坐标转换为齐次坐标,通常就是在增加一个维度,这个维度上的数值为1。如图像坐标系(u,v)转换为(u,v,1)一样。对于无穷远点,小尾巴为0。注意,给零向量增加小尾巴,数学上无意义。

    那么,为什么计算机视觉在坐标运算时要加上这个“小尾巴”呢?

            我看来有两点原因

             1、 将投影平面扩展到无穷远点。如对消隐点(vanishing point)的描述。

              2、 使得计算更加规整

             如式(1)如果用普通坐标来表达的话,会是下面的样子:

              这样的运算形式会给后与运算带来一定的麻烦,所以齐次坐标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齐次坐标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伸缩不变性。即:设齐次坐标M,则αM=M。





  • 相关阅读:
    oracle 导入数据时提示只有 DBA 才能导入由其他 DBA 导出的文件
    oracle 常用语句
    android udp 无法收到数据 (模拟器中)
    android DatagramSocket send 发送数据出错
    AtCoder ABC 128E Roadwork
    AtCoder ABC 128D equeue
    AtCoder ABC 127F Absolute Minima
    AtCoder ABC 127E Cell Distance
    CodeForces 1166E The LCMs Must be Large
    CodeForces 1166D Cute Sequence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kyhuangdan/p/5486699.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