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大学生创业容易挂掉的原因来自2年实际孵化工作的总结

    http://www.nowamagic.net/librarys/news/detail/1412简单背景:

    从 2011 年 7 月开始,我有幸得到导师的支持,在离北邮不远的小西天拥有了一块面积 130㎡的空间,开始了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工作。

    接近2 年的孵化工作中,我前后孵化过的团队有 16 个,成立 6 个月后存活的有 7 个,成立 1 年后存活的仅有 4 个,其中一个被技术收购了、一个没融资但实现了收支平衡、一个苦苦支撑着马上能获得天使了、最好的一个马上就A轮融资了。

    12 个失败项目和 4 个相对成功案例,总结出来 10 个大学生创业教训:

    1. 学生创业不要做上下游对接很重的产品

    云端科技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项目,他目标是帮你的钱包瘦身,将所有的优惠卡、会员卡、积分卡都放到一个 app 上。可是项目最后失败了。原因是:这是资源导向性的项目。他们相当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点已经很难做,更何况他们需要大量的商家在你的 app 上登记、更新。而后者偏偏是需要大量社会资源,大学生往往无法凭借“努力”就能补上的短板。

    所以,大学生项目一般只做对接一类用户。比如,Facebook 最初只做大学生,超级课程表也是只针对大学生。

    2. 如果你创业方向不是你的兴趣爱好,请谨慎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行话也有说“隔行如隔山”。最靠谱的学生项目首先是源自创业者的兴趣和爱好。一个不爱看书的团队,做的却是书友间的兴趣社区;一个自己不玩游戏的人,却异想天开做游戏。真正进入一个行业,需要时间成本,了解新概念、了解用户习惯、了解潜规则。时间是创业的最大成本,进入一个行业和做你的项目,你能兼顾吗?

    大学生阶段,大部分学生对“产品”的掌控设计能力、对“人性”的理解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凭着一股热情,大家应该从最熟悉、最经常接触的方面入手,发现过程中很麻烦、很不便利、很难堪的地方,利用互联网、科技的方式来优化这个过程,使大家(用户)的生活更加美好。不错,无论 app、网站,都只是一种优化的方式(这是一个月前的理解,最近对互联网的本质是什么又有了新的体会),他并不是生活的主题。

    3. 人员稳定性是学生团队的最大杀手,而队长则是决定项目成败的重中之重

    在每个团队的最初最关键 6 个月,有超过一半以上(9/16)的团队发生人员变更。回想文章开头的那个数据:创业 6 个月后失败的团队数(9/16),冥冥中还是有关系的。两个数据的团队不是重合,我们通过观察可以了解到,团队某个成员因为个人发展目标并不在此,6 个月或者一学期过后,他们会由于现实的压力(保研、考研、托福、GRE)而选择放弃。并且因为这些成员承担着项目某一重要部分,而导致项目不得不中止。除非,团队本身的执行力很高,6 个月以内已经做出产品。这个很难,详细看第 4 点。

    原因很简单:社会创业者承担着失败的风险,创业这事对自己的家庭、未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在校学生创业,他们没有忧患的意识,更多地是试一试的心理。请问,两军对战心理如此,何方可胜?

    而过了 6 个月后,项目的产品出来了,这时是队长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项目成败也取决与队长。队长承担着一个这么重要的角色:产品设计、部分技术工作、市场营销、战略发展、团队协调。6 个月后产品面向用户、面向市场,技术研发已经变成一个次要的因素,怎么在有限时间内使项目获取到一个好的数据、好的口碑,甚至是好的收入,需要队长超强的前瞻性,指挥好队员的工作。一个好的项目,他们的队长无疑都是杰出的,让人觉得 nb 的。

    4. 第一次做项目?别想多了,就当积累经验吧。

    最初的时候,我认为大学生能够凭借自身的学习能力,即使是第一次做项目也能创业成功。但事实告诉我,学生缺乏经验是最主要的原因。具体表现有:进度无法保证、时间表无限延后,一个学期(半年)都没做出一个 demo,从而团队心思散涣,进而团队解散。16 个项目中,有 7 个团队第一次做项目,最后仅有 1 个团队存活(XL-View)。这个存活的团队也不是一帆风顺,期中曾发生一次团队震荡,幸好负责人和我及时地重组团队。

    所以,想参加创业团队或者组建创业团队的同学,看看你这个团队以前是否都有集体项目经验(不是学校那种创新实践项目),而是有否承接过外包?有否做过别的项目转型而来?如果没有,你又很想在这个团队中共事,先别太心高气傲,第一个项目,先练练手吧。

    5. 社交、电商和平台

    太多同学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但这个愿景也是他们当前的目标。这造成了愿望太美好,无法实现。他们描述项目最常见的三个词“社交、电商、平台”,没有一个项目天生就该如此,这 3 个词只是你以后发展的方向。

    任何的愿景都是一步一步叠加而成的。Facebook 当初也只是一个 Facemash(比比两个人中谁更漂亮),没有社交、没有分享、没有登录。只有 2 个按钮,A漂亮还是B漂亮。Facebook 也是在这个的基础上一次一次的迭代、改善、改版做出来的。Twitter 同样也是。这些故事都可以网上搜到。

    缺乏将愿景细化成一个核心功能真正落地的能力。只做一个核心功能,能够使你集中力量把这个功能做到最好,一个 100% 优秀的功能,无疑比 10 个 10% 的功能更加吸引人。

    6. 优雅地死去

    新产品出来前后的运营是学生很大的薄弱点,他们会问怎么告诉你的用户呢?

    一个百万 PV 的网站,用户并不是天生的。微博火的时候,去利用热点新闻吸引眼球、去做微博应用然后想办法上首页,新浪腾讯 2 家都多少流量了;微信公众账号自动回复功能编写了几百个条;各大论坛、贴吧刷帖,老被删就去摸 GM 的上线习惯利用时间差发帖多存留点时间……

    “优雅的”学生团队连去开水房贴上温馨提示并附上二维码都不愿意去做。他们守着他们的网站,等待用户的上门。这些脏活、累活,不屑于去做,那些邪门歪道你们更加鄙视(不提倡呵呵),那么你们凭什么而活?

    创业就像一群人去争地盘。你可以选择优雅得像个 Gentleman,掏出手帕擦擦枪头,讲究仪式,而流氓上来抡起拳头就开干了。Live or die, make your choice。想想这句话后面的镜头你就懂了。

    7. 活着,比一切重要

    同学们一直幻想着这个事情:坐在电脑前,埋头苦干几个月,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产品,用户蜂拥而至,投资争先恐后。或者说,不愿意赚钱,也未曾想过要赚钱,认为只要用户多,以后肯定有盈利的方法。问题是,你能活到以后吗?

    你可以不要冠冕堂皇的办公场地,但一定要找到一个能够挤下你团队办公的小地方;你可以鄙视各种作秀的创业比赛和电视节目,但一定要抓紧每一次能够给公司带来收入的机会;你可以不拿工钱,但一定要推出一些服务来赚钱,即使是小钱。

    因为每一分钱,可能帮你解决一个难题。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但你连用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你又如何能解决更难更复杂的问题呢?

    投资人的钱是把双刃剑,在损害你们团队的利益的前提下使你们能够得到生存。这个需要团队负责人好好思量一下了。

    8. 投资人不是创业者的赚钱机器

    我们算算学生项目初期需要多少金钱:服务器(100/月)、开发书籍(300)、开发者认证(iOS $99,Android $25)、域名(200/年)加上团队建设(400)的费用,一年费用大概¥2000 元。这是研发的基本费用,可以算多,也可以算不多。但大部分的同学抱着这样的想法:自己不愿意掏这笔钱,等着“投资人”出吧。创业是自个的事情,靠自己的双手打拼,遇到困难,首先是自己想办法尽努力地去解决,而不是寄望于别人帮助。要知道,每换回来一次好处,就要给对方相应的回报,没有人天生义务帮你的。

    另外说一个案例,某创业大赛里面,一个团队从演讲到展示环节都表现得十分好,到了问答环节:“你们通过什么方式盈利?”回答“融到 100 万”。不知可笑还是无奈,投资人成为创业团队的“赚钱方法”。其实投资人并不是最后给你产品买单的人,投资人是认同你团队的方向,投入金钱跟你们一起把项目做起来的“合伙人”,你们的区别是,投资人付出金钱,团队付出实际劳动。

    9. 前途十分美好、市场非常宏大

    两年来,收到无数来自全国各地大学生的邮件,最常见的一封邮件就是只有一行字“我的想法产品前途十分美好、市场非常宏大,请问可以获得 XXX 支持吗?”这里要吐槽两点,一是凭什么是“美好”、“宏大”的?数据呢?行业呢?证据呢?另外,往往大学生项目存在深深的臆想中,没有找过客户、没有跑过市场,在学校里在电脑前 YY。

    二是,如果你要寻求帮助,请务必将你的想法、产品、计划、目前的阶段给对方说明白。我自认为还算比较热心,这样的邮件都一一回复了。如果你的发送对方是你的客户、投资人,他们会百忙中会如何处理?——垃圾邮箱或者直接删除。大学生,请锻炼你的社交能力,起码明白基本社交礼仪。

    10. 技术能帮到你什么?

    13 个失败项目中,不乏技术导向型的团队,利用自身在实验室的工作而获取到的特殊技术,想转化成面向用户的产品,而这样的团队往往是失败的。前面讲过“技术是一种方式”,换言而之,技术仅仅一种提升程度的手段,人们并不需要活在技术中;观察市面上流行的 app,并不需要多厉害多高超的技术,他们抓住的是用户的最不舒服的场景,提供最贴心的功能。同时,技术导向型团队更多是“工程师”思维,为了实现功能而去做功能,缺乏设计和用户体验,用户还没体验到该技术的厉害,就早已关掉应用了。

    另外说一下,技术导向而成功的项目,一般具有 2 个特征:1 是技术做到极致或行业内顶尖;2 是面向的用户群不是普通大众,而是第三方开发商。清华的face++团队是这样的例子,他们拥有优秀的人脸识别技术团队,他们把技术做成开放接口供其他第三方调用。这种类似 PaaS(平台即服务)的做法,是技术型创业团队要好好参考的出路。

    综上所述,我个人总结了具有成功潜质的学生创业团队应当满足的 3 个条件:

    1. 队伍稳定,不一定要成员齐全,起码队伍里面的人能够在 6 个月内以创业这件事为主;
    2. 队长/负责人必须懂产品,且创业方向是他所擅长的;
    3. 团队高效的执行力。

    16 个曾经支持的团队里面,我见到完全符合 3 点的有 1 个(V电影),符合其中 2 点的有 3 个(云印、XL-View、半次元)。一件事要成功,不在于做的事情,而在于“人”本身。各位年轻人,你们认同么?

    当然,不是说方向和做的事情不重要,我简单归纳了一下未来一年很有可能爆发的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1. 降级

    别盯着北上广了,二三线城市中都是机会,java 机时代的电子小说就是一个例子;别只做互联网应用了,想想传统行业有什么弊端和不便,利用互联网的特性将它改进。

    2. 手机作为入口,服务作为商业模式

    纯 app 扩大用户量这种重视线上产品是互联网老一套的玩法。相信将会涌出一批这样的公司,重视并提供优质的服务,拥有忠实的用户,app 的地位下降只作为入口。

    3. 软硬结合

    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大坑。机遇在开源硬件的兴起、纯 app 市场的饱和、新工业革命的即将到来,坑在这类的项目迭代周期和链条相当长,即使有开源硬件,耗时耗钱耗精力也是相当厉害的。参考案例:各种手环、智能手表、极路由。

    丁磊对年轻人创业的看法

    后记:

    2 年了,自己本身不爱写东西,但是得给我和我的小伙伴,还有以后的小伙伴一个交代;终于憋出来这个。挺佩服自己,能将一篇总结从接近 2 周年写到过了 2 周年。2 年的心得肯定不止这些,我也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写。

    目前我的孵化方向除了互联网以外,开始跳另一个坑:软硬项目。去过深圳、去过创客空间、了解过这些创业团队,也准备联合几家大公司在北邮成立软硬开放实验室。虽然这是个大坑,但我先跳了,后面再跳的人就有我垫背,他们不至于摔得那么疼:P

    感谢 16 个团队,也感谢你们对我的包容和理解,我爱你们:

    云印、XL-View 游戏工作室、云端科技、这的云、点睛、老少联、potato 游戏工作室、来钱快、半次元、V电影、偶遇先生、的感觉工作室、书友汇、易买卖、拯救小扎、QiaQia

  • 相关阅读:
    Properties类读取配置文件
    HashMap,Hashtable,TreeMap ,Map
    观察者模式(Observer和Observable实现)
    HashSet和TreeSet
    ArrayList,Vector,LinkedList
    定时调度(定时器)的使用
    序列化与反序列化
    对象比较器:Comparable和Comparator
    final finally finalize 区别
    (转载)oracle 在一个存储过程中调用另一个返回游标的存储过程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vennee/p/4091543.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