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rfid工作原理

      RFID的工作原理是: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即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即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技术由Auto-ID中心开发,其应用形式为标记(tag)、卡和标签(label)设备。 标记设备由RFID芯片和天线组成,标记类型分为三种:自动式,半被动式和被动式。现在市场上开发的基本上是被动式RFID标记,因为这类设备造价较低,且易于配置。被动标记设备运用无线电波进行操作和通信,信号必须在识别器允许的范围内,通常是10英尺(约3米)。这类标记适合于短距离信息识别,如一次性剃须刀或可移动刀片包装盒这类小商品。 RFID芯片可以是只读的,也可是读/写方式,依据应用需求决定。被动式标记设备采用E2PROM(电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便于运用特定电子处理设备往上面写数据。一般标记设备在出厂时都设定为只读方式。Auto-ID规范中还包含有死锁命令,以在适当情形下阻止跟踪进程。

      射频识别技术原理Auto-ID中心开发的电子产品代码(EPC)规范能识别目标,以及所有与目标相关的数据。EPC系统运用正确的数据库链接到EPC码,厂商和零售商能依据权限进行查询、管理和变更操作。一旦标记贴到产品或设备上,RFID识别器便能读取存储于标记中的数据。Auto-ID计划将EPC系统发展成为全球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识别目标的特定代码(EPC);定义数据的所有者(EPC管理器);定义代码及标记的其余信息;定义货物参数,如库存单元号;将EPC代码转换为Internet地址(目标命名服务ONS);对目标进行描述(物理置标语言PML);聚集和处理RFID数据(专家软件);分配给每类目标的特定号码(串行号);用于互操作性的规范最小集(标记及识别规范),采用RFID技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透明管理,有效地降低成本。

      系统组成射频识别系统至少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一是读写器,二是电子标签(或称射频卡、应答器等,本文统称为电子标签)。另外还应包括天线,主机等。RFID系统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环境,系统的组成会有所不同,但从RFID系统的工作原理来看,系统一般都由信号发射机、信号接收机、发射接收天线几部分组成。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 相关阅读:
    [蓝桥杯] 练习系统-算法提高-ADV-292 【计算行列式】之10分钟AC Apare_xzc
    [洛谷] P1004 方格取数 Apare_xzc dp
    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使用多模型数据库ArangoDB 打造快速安全的简洁视图分析
    图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的实验对比——意大利商会 InfoCamere 案例
    尊重开源,且用且珍惜
    使用数据库创建的Flash 游戏- Pronto Move Shard
    NoSQL分布式数据库的独家见解- Adam Fowler
    融合RocksDB, Pregel, Fault-Tolerent Foxx & Satellite Collections 怎样使数据库性能提升35%?
    怎么用多模型数据库为复杂数据建模?--航空舰队实例
    动态数据源四种实现方案对比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wszqy/p/6508386.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