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微服务架构思考

    近些年来非常火爆的微服务架构,曾经让我以前团队(某团团购后台组)从泥沼中脱身出来,轻松的应对线上大量的业务压力,而如今却让我现在的团队深入泥沼中。

    甜蜜的经历

    12年刚来某团团购后台组的时候,只有一个项目groupapi。只有4个RD因对C端版本迭代的开发,从3.5版本每日访问量1KW。后来随着业务队伍的扩大,一个项目逐渐拆成10个项目(推荐,push,广告...)。再后来随着日访问量的增加,团购内部开始拆分成不同的微小服务(groupdeal,sinai(poi查询),sieve(deal,poi检索),groupgeo...)。但是很明显的一个感受就是casestudy比上个季度少了很多。通过微服务,每个小团队都只需要全心关注自己的一个比较纯粹,比较单一的服务。这样单个服务的可用性能可以提高到好几个个9。通过分层的架构能保证每次业务迭代,上线流程都非常清晰简单。通常情况一般上线都只牵涉到一到两个服务。上线步骤也比较简单,同时能平滑发布,回滚。

    下面稍微总结下微服务架构带来的好处:

    1. 每个小组专注于一个微型服务,致力于该服务的稳定性,可用性,服务性能,以及业务的迭代开发
    2. 通过分层的架构模式,让发布流程简单,平滑发布回滚
    3. 整体上事故次数减少,每次事故影响范围减少
    4. 因为团购后台有统一的API接入层,并且有稳定的团队在负责,所以与C端同学的对接比较顺畅。与C端对接包含高质量的接口文档,设计良好的URL,低bug的接口开发,规定时间内开发,联调完毕。因为有统一的API接入层,所以与C端同学打交道很舒畅,大家都很幸福

    痛苦的经历

    换到一个新的项目组后,真心体会到很多重要原则没有把握好会把微服务架构玩坏。先把情况简单介绍下:

    新团队不是采用演进的方式进行微服务,而是按照职能切分成几大块。几大块之间并没有分层设计,还是网状堆砌起来(很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相互依赖)。同时个大块之间并没有实现不该关心逻辑的透明化。简单讲就是一个服务其实对外应该是黑盒。内部的结构,内部独有的逻辑应该对外部服务透明,不应该还对外暴漏。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服务对外并没有实现很好的封装。

    举例说明:supplier项目相当于与第三方供应商对接的网关。supplier需要维护与每个第三方供应商的权限,认证,服务code,手艺人code。但是出乎意料的是supplier居然把鱼第三方交互的code,流露到了别的服务系统。本应该是其独有与第三方交互的逻辑,信息却需要别的服务关心,没有做到透明的封装。

    微服务划分

    服务究竟应该如何的划分才更加合理?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其实难以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但是从实践来看,确实有一些线索可以追寻的。回到上面的groupapi的演进来看,有一个准则:唯一权责原则。如果你的服务中涉及到做了多个事情,意思是没有做到唯一权责原则,那么就可以将其中的一部分抽取出去,单独维护。其实这里强调了一个演进的过程。我觉得微服务化更多是一个演进的步骤,而非自上向下的生硬划分。

    微服务划分粒度的大小:

    微型服务划分大小确实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的bug密度,下面一张图来自《UNIX编程艺术》,将的是模块划分的粒度与bug密度的关系。从宏观角度来看,微型服务与模块有本质上的相同。下面图形中,看到bug密度                      

                                     

    微服务架构切记:

    1. 一个单独的微型服务,尽量保证纯粹,良好的封装性。良好的封装表示不会对外暴露自身的细节。
    2. 微型服务的组织尽量保证有一定的层次性,不要胡乱的或者网状的组织微型服务,不要出现胡乱依赖,循环依赖。
    3. 微型服务切记不要划分的太细,也不要划分的太粗。具体那个度适中,这个需要根据具体的case进行思考
    4. 每个微型服务都应该时刻惊醒===>自己依赖的服务。每个这些外部服务的健康状况都会对你的服务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你要经常梳理自己的服务的依赖,如果不是真正的必要,不要引入别的服务的依赖
  • 相关阅读:
    Spring Boot2(九):整合Jpa的基本使用
    Spring Boot2(八):性感banner,在线发牌
    Spring Boot2(七):拦截器和过滤器
    我为什么要写作
    代码整洁之道
    redis-缓存穿透和缓存击穿
    云计算的三种服务模式
    java-泛型
    java-注解
    java-反射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xinxinwang/p/4838347.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