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 z-index 属性规定了它的的层叠级别(stack level),这些级别确定了元素之间互相覆盖时的层叠顺序。但是 z-index 似乎没那么简单,这里总结一下。
首先是层叠内容(stack context)的概念。层叠内容由下列这些元素形成(其中定位元素指 position 不为默认值 static 的元素):
- 根元素 HTML
- z-index 不为默认值 auto 的定位元素
- opacity 小于默认值 1 的元素
但其中要注意几个问题:(1)对于非定位(即 position 为 static)的元素,设置 z-index 无效;(2)在 IE8 之前,定位元素的默认 z-index 为 0;(3)在 IE9 之前,opacity 属性不被支持;(4)在 Mobile Webkit 和 Chrome 22+ 中,所有 position 为 fixed 的元素都形成一个层叠内容,无需设置 z-index(这使得在触摸设备中滚动网页更加快捷)。
所有层叠内容按照包含关系组成一个层叠树,浏览器从根元素开始按照前序遍历的方式递归地绘制它们。对于一个层叠内容,浏览器按照下面的顺序绘制该元素(先绘制的内容在底层):
- 该元素的背景和边框
- z-index 为负数的子层叠内容
- 非定位的块级后代元素
- 非定位的浮动后代元素
- 非定位的行内后代元素
- z-index 为 auto 的定位后代元素和为 0 的子层叠内容
- z-index 为正数的定位子层叠内容
对于相同级别不同 z-index 的后代元素,按照 z-index 值从小到大绘制;对于相同级别且相同 z-index 的后代元素,按照在 DOM 树中使用前序遍历依次绘制。
我们来看在下面的例子。第一种情形中,只有 A1 是层叠内容,各元素的层叠顺序从低到高依次为 A,B,B1,A1。在第二种情形中,有 A,A1,B 这三个层叠内容;但由于绘制时是根据层叠内容递归的,虽然 A1 的 z-index 最大,层叠顺序却是 A,A1,B,B1。第二种情形说明了,如果父元素是一个层叠内容,它的后代元素能否覆盖父元素外部的元素,实际上由父元素决定,而不由后代元素决定。
<!DOCTYPE html> <html> <head> <style type='text/css'> .A, .B { 80px; height: 80px; } .A1, .B1 { 50px; height: 50px; } .A { background: gray; } .A1 {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4; background: blue; left: 60px; } .B { background: red; margin: -20px 0 0 20px; } .B1 { position: relative; background: green; left: 20px; top: -40px; } #A {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1; } #B { position: relative; z-index: 2; } </style> </head> <body> <div class="A">A <div class="A1">A1</div> </div> <div class="B">B <div class="B1">B1</div> </div> <div id="A" class="A">A <div class="A1">A1</div> </div> <div id="B" class="B">B <div class="B1">B1</div> </div> </body> </html>
参考资料:
[1] Specifying the stack level: the 'z-index' property
[2] Appendix E. Elaborate description of Stacking Contexts
[3] z-index下的一些知识
[4] CSS z-index 属性的使用方法和层级树的概念
[5] Understanding CSS z-index - MDN
[6] Understanding z-index
[7] Stacking Changes Coming to position:fixed elements
[YAML] Updated: 2013-11-08 2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