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ukankan      html  css  js  c++  java
  • 【转】设计模式六大原则(2):里氏替换原则

      肯定有不少人跟我刚看到这项原则的时候一样,对这个原则的名字充满疑惑。其实原因就是这项原则最早是在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姓里的女士(Barbara Liskov)提出来的。

    定义1:如果对每一个类型为 T1的对象 o1,都有类型为 T2 的对象o2,使得以 T1定义的所有程序 P 在所有的对象 o1 都代换成 o2 时,程序 P 的行为没有发生变化,那么类型 T2 是类型 T1 的子类型。

    定义2:所有引用基类的地方必须能透明地使用其子类的对象。

    问题由来:有一功能P1,由类A完成。现需要将功能P1进行扩展,扩展后的功能为P,其中P由原有功能P1与新功能P2组成。新功能P由类A的子类B来完成,则子类B在完成新功能P2的同时,有可能会导致原有功能P1发生故障。

    解决方案:当使用继承时,遵循里氏替换原则。类B继承类A时,除添加新的方法完成新增功能P2外,尽量不要重写父类A的方法,也尽量不要重载父类A的方法。

             继承包含这样一层含义:父类中凡是已经实现好的方法(相对于抽象方法而言),实际上是在设定一系列的规范和契约,虽然它不强制要求所有的子类必须遵从这些 契约,但是如果子类对这些非抽象方法任意修改,就会对整个继承体系造成破坏。而里氏替换原则就是表达了这一层含义。

            继承作为面向对象三大特性之一,在给程序设计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比如使用继承会给程序带来侵入性,程序的可移植性降低,增加了对象间的耦 合性,如果一个类被其他的类所继承,则当这个类需要修改时,必须考虑到所有的子类,并且父类修改后,所有涉及到子类的功能都有可能会产生故障。

            举例说明继承的风险,我们需要完成一个两数相减的功能,由类A来负责。

        class A{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return a-b;  
            }  
        }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A a = new A();  
                System.out.println("100-50="+a.func1(100, 50));  
                System.out.println("100-80="+a.func1(100, 80));  
            }  
        }  

    运行结果:

    100-50=50
    100-80=20

            后来,我们需要增加一个新的功能:完成两数相加,然后再与100求和,由类B来负责。即类B需要完成两个功能:

    • 两数相减。
    • 两数相加,然后再加100。

            由于类A已经实现了第一个功能,所以类B继承类A后,只需要再完成第二个功能就可以了,代码如下:

        class B extends A{  
            public int func1(int a, int b){  
                return a+b;  
            }  
              
            public int func2(int a, int b){  
                return func1(a,b)+100;  
            }  
        }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 b = new B();  
                System.out.println("100-50="+b.func1(100, 50));  
                System.out.println("100-80="+b.func1(100, 80));  
                System.out.println("100+20+100="+b.func2(100, 20));  
            }  
        }  

    类B完成后,运行结果:

    100-50=150
    100-80=180
    100+20+100=220

            我们发现原本运行正常的相减功能发生了错误。原因就是类B在给方法起名时无意中重写了父类的方法,造成所有运行相减功能的代码全部调用了类B重写后的方 法,造成原本运行正常的功能出现了错误。在本例中,引用基类A完成的功能,换成子类B之后,发生了异常。在实际编程中,我们常常会通过重写父类的方法来完 成新的功能,这样写起来虽然简单,但是整个继承体系的可复用性会比较差,特别是运用多态比较频繁时,程序运行出错的几率非常大。如果非要重写父类的方法, 比较通用的做法是:原来的父类和子类都继承一个更通俗的基类,原有的继承关系去掉,采用依赖、聚合,组合等关系代替。

            里氏替换原则通俗的来讲就是:子类可以扩展父类的功能,但不能改变父类原有的功能。它包含以下4层含义:

    • 子类可以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但不能覆盖父类的非抽象方法。
    • 子类中可以增加自己特有的方法。
    • 当子类的方法重载父类的方法时,方法的前置条件(即方法的形参)要比父类方法的输入参数更宽松。
    • 当子类的方法实现父类的抽象方法时,方法的后置条件(即方法的返回值)要比父类更严格。

            看上去很不可思议,因为我们会发现在自己编程中常常会违反里氏替换原则,程序照样跑的好好的。所以大家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假如我非要不遵循里氏替换原则会有什么后果?

            后果就是:你写的代码出问题的几率将会大大增加。

  • 相关阅读:
    dubbo源码解析-spi(3)
    dubbo源码解析-spi(二)
    dubbo源码解析-spi(一)
    java-nio之zero copy深入分析
    Java SPI(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简介
    分析 Java heap dump工具之IBM HeapAnalyzer
    深入理解分布式事务
    NIO中的heap Buffer和direct Buffer区别
    Guava之Iterables使用示例
    Android开发中常见的设计模式 MD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reddusty/p/5023208.html
Copyright © 2011-2022 走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