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foQ:数字化转型对于企业来说有什么好处?
谢纯良:这是个好问题。今天我们大家都在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之前)经过十年、二十年的 IT 建设,很多业务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流程自动化了,那为什么还要谈转型?第二个思考的问题是,要转到哪里去?第三个问题是,怎么转?
我曾经跟大量的较大型的外部企业的 CEO、CTO 去聊这几个问题,得到的答案真是五花八门,很多人并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转?有人说因为我现在系统有问题,不好用,听说阿里那个好用。其实,为什么要转?最根本的原因,在我们看来,就是现在的环境变了。我们以前做的系统云有点类似于计划经济,你的终端有多少是定的。而今天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环境、尤其是用户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你的终端用户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一个基数,可能是几千万、上亿,像阿里可能都十几亿了。当如此庞大的基数要访问你的系统的时候,这个系统要有抗压的能力,在出现大规模瞬间高峰时,要有抗压能力。
另一方面,今天我们做生意的环境也在变化,从前线下摆个摊别人就会来买,现在很多时候不是这样,现在在流量经济下,要去推荐,那么根据什么去推荐?以前的系统都是孤岛式的建设,信息在一个系统里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要做一个精准的推荐,你的数据不是够的,没法去做精准的营销,是做不到千人千面的精准营销的。生意的模式在变化,所以你必须得去转(型),这个“转”是大家有意识的,有痛点,才会转。
转到哪里去?转肯定得有个目标,阿里在 2015 年提出要进入 DT 时代,是跟中台战略配套提出来的。我的理解是,今天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就是要转到 DT 时代,因为到了 DT 时代,所有数据是有结构化的,数据的清洗也做完了,才能用得上现在大数据的一些技术、AI 的技术,否则就用不上。
那怎么转呢?从旧时代到新时代怎么去转?很多人现在提的是中台,对阿里来说,通过 IT 如何去引领业务的发展这一套体系探索了十年,也形成了一套方法论。业务中台本身是带一套方法论的,如果学习借鉴阿里去“转”,大概率是能成的。因为阿里在十年前就做了数字化转型,那时阿里做的生意就是基于互联网的,比很多传统企业先感知到互联网环境下的这些特殊要求,而他们这几年才逐步感觉到环境变了,所以要转型。
InfoQ:所有的传统企业都需要去做这个(数字化)转型吗?
谢纯良:什么时候需要?如果从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上看,我觉得是有必要的。我总结过去的 IT 建设时代有点像过去的“马车时代”,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它总要被淘汰掉的。而如今,我们已经迎来了云计算时代,或者说数据时代 /DT 时代,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在这个时代,你才能把现在一些重要的云计算技术、大数据的技术、AI 技术等用起来,不到这个时候你用不起来。因此,我觉得企业都要转,只是早晚的问题。
InfoQ:提到“早晚”,企业需要做怎样的前期准备,或达到一个什么阶段之后,才能开始去做转型?
谢纯良:首先我觉得,如果你的业务还是传统的业务,可能现在转的时机还没到。但如果你的业务跟互联网密切相关,那就要考虑快速去转型。
InfoQ:可否分享一个具体案例 ?
谢纯良:比如我们接触最早的中石化最典型。中石化主要做传统的资源类油品业务,它整个的加油体系都是固定的加油站,好像没必要放到一个中台上去。但它后来又发现,它又做采购又做油品相关、炼油等业务,它需要把上百万与其关系密切的供应商组织起来,这就是一个互联网生意了,这时,它必须有一个互联网时代的玩儿法,或互联网时代的 IT 建设的办法,它才能做。在采用了阿里的中台方法后,中石化转型非常成功。
InfoQ:阿里云是如何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推出了哪些产品支持?
谢纯良:现在,从产品到方法论,阿里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全面了。阿里云今年强调“被集成”建生态,我们不但提供先进的平台,还打包传输体系化的经验方法论,帮助外部企业做好战略转型。
InfoQ:近期,“中台”概念非常火,传统企业、互联网公司们纷纷宣布实施数字中台战略,涌现了组织中台、业务中台、技术中台、数据中台……各种“中台”概念,你怎么看待这几个概念?
谢纯良:他们说得都没错。中台是什么?中台就是一个企业的 IT 的能力,它是在一个大的平台上,能够比较稳定地去往外提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涉及到数据、业务、技术、组织、文化等,只要他们相互配合、融为一体才能将中台建设、运行好。
InfoQ:阿里的数据中台应该是什么样的?
谢纯良:数据中台二次加工的结果是服务于你的业务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从分层的角度来看,我们经常讲“前端是客户的 UI”,有一层是负责处理 UI 的请求和应答的前端系统,再往后走一点,要用到后端的很多业务服务,这就到了业务中台这一层。
业务中台光有第二层是跑不起来的,它得有数据库,可以往数据库里写入,或查一些关键信息。业务中台下面应该有两个数据库,一个生产库,一个数据中台库(历史库),所有的历史数据都在里面。以阿里电商业务为例,用户如果想买一个手机,业务中台会做“手机壳”、“充电宝”等其他相关产品的推荐。但值得注意的是,业务中台在服务的过程中,它一上来并不知道用户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它只能从数据库里去查找、根据用户一系列消费行为的历史记录去做推荐。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这个数据库非常庞大,现查是非常慢的,不可能瞬间就查到结果。那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怎么解?这就是阿里做的很聪明的地方—— 把数据业务化,把用户在历史库里面的一堆数据做成一个业务类型,将业务固化,然后,在业务中台里,要查某一用户喜欢什么,它立马能调出结果并反馈,这是数据中台最大的魅力。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东西,为什么阿里做到千人千面,这才是数据中台真正发挥价值的地方,而不是说,做个大屏就觉得有了数据中台或一听说“数据驱动”、“数据有价值”,就去搞个数据中台,这都没有真正理解、没有用好数据中台。从建设的角度来谈,一般是先建业务中台,然后有一定量的数据,想清楚了这个数据该怎么用才去建数据中台,然后反过来再建业务中台。
InfoQ:除了中石化采用阿里巴巴中台技术的案例,可否再分享一个典型案例?
谢纯良:比如中国联通。联通最宝贵的资源是号码资源,以前,他们放号都是各个省单独放的,如这个省分一千个号,那个分八百个号,类似这样的操作。现在它采用了中台后,将整个资源、放号能力都集中到一起,效率大大提升。此外,以前联通的系统能力是没法跟互联网公司合作的,现在集中放号后,它可以与很多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新业务,诸如推出联名电话卡。一改过去的“终端模式”,如今开放出来后,联通的号卡能力、客服能力等很多能力都逐渐汇集到中台上来。
InfoQ:阿里巴巴的中台技术在向传统企业输出的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受用”的情况?
谢纯良:能不能做好中台,关键在于意识。这是什么意思呢?前面提到的从“马车时代”到“汽车时代”的大趋势变化会给一个企业带来信息变革,这个变革涉及整个 IT 建设的理念、人员的调配等等。
因此,中台建设是一个一把手工程,还有要全员共识,才能把中台在你的企业里落地好。但如果一个企业抱有“我就想做个项目,我不想这么早去做变化”的想法,硬要生编硬套,它觉得中台特别贵,不断压价,SOA 这边又大量的裁减,这样往往做的效果就不好,这是一种不受用的一种情况,这是以一个项目的形式去做的,并没有真正发挥中台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点,中台受用不受用,也不是通过一个项目就能看出来的,它可能要通过一系列项目不断地去融合,让中台的能力慢慢突出来,这样才能看得出来。
InfoQ:在“中台”概念火热的背后,也存在一些问题。各家纷纷宣布建立中台,这其中也有不少跟风的心理存在,他们到底需不需要这个中台?
谢纯良:只要你做了互联网的业务一定是需要的,只要你的业务跟互联网的业务密切相关是一定需要。
InfoQ:所以只要是做互联网相关的企业,他都需要去做中台?
谢纯良:你不做中台,最终你会遇到阿里曾经碰到的很多问题。
InfoQ:企业怎样判断,我这个中台到底做的好还是不好?
谢纯良:第一个角度,我打一个比方,我曾经跟很多 CEO、CTO 去聊,我建议他做一些简单的判断,我说你在没有建中台之前,很多业务方提的需求到了你这里,你都会说,这个我做不了,系统不支持,还有一种回答是,这个可以做,等我六个月,时间长。而现在中台建完之后,你会发现,这个需求没问题,都能做,大部分都能做了,从说“no”变成说“yes”。另一个关于周期的回答,“这个可以做,给我一周或两周”,从几个月变成了几周。
第二个去判断的角度是,如果你的 IT 团队,假设总共一百个人,如果 80% 的人都在研究业务服务的能力怎么去构建,我觉得这个中台建设就成功了,如果倒过来,你 80% 的人都忙着处理技术故障,那一定是失败的。
InfoQ:技术中台只适合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吗?小企业可以做吗?
谢纯良:小企业,开源的是没问题的,但企业到一定的规模,选择开源的话,那就是开始付的成本低一点,后面付的成本是越来越高的,单就 PCU 的角度,如果放大到未来五年来看,那一定是赔本的。
InfoQ:所以其实小企业也需要做中台,比如说规模一两百人这种小的企业,如果它的业务跟互联网相关,它也是需要去做中台?
谢纯良:我觉得是需要的,因为中台它是一个新的 IT 的治理的方法论,而且现在在公共云上,资源的费用已经下降很多了,比如买个数据库服务,一年也就一万块钱或几千块钱,我觉得这个成本对中小企业来讲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