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对于大学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来说,往往面临着一个抉择问题:“我现在该不该去办公司?还是继续研究生学习?或者到一家大型的技术公司先呆几年?”Scott Weiss根据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提供了建议。
ScottWeiss是著名风投机构Andreessen Horowitz的合伙人,IronPortSystems的前联合创始人及CEO(2007年该公司被思科收购)。在他创办初创企业之前,曾在大公司干过5年,在商学院呆过2年,又去咨询机构做了2年。
ScottWeiss认为,学校、大公司的履历对于办好初创企业企业没有多大用处,办初创企业最有用的经验来自于在一家做得好的初创企业的工作经历。他断定初创企业应该开在硅谷(或者类似条件的创业园区),并由风投资助。
毫无经验也可以办公司,但是面对初创企业的独特挑战,如果掌握其驾驭能力无疑成功率会更高。这些挑战包括融资、改变产品方向、形成企业文化等。这些东西很难在工作中学到,而对于处在关键的“亲友”轮(即靠亲戚朋友资助起步)的初创企业来说,必须一击中的,否则必败无疑。
为什么要在硅谷开公司?为什么要VC支持?因为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来说,要想判断初创企业是否拥有伟大团队、差异化产品,追逐的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他们还缺乏判断所需的经验和直觉。阅人无数的VC在这方面可以帮忙,而且他们的投资决定也可以提高公司的信誉,助其获得更多资源。至于环境,虽然每一个技术园区都有特定的人才、金融、服务组织网络,这些构成了初创企业的生态体系。而硅谷显然是最大最好的一个,工作机会最多,网络最强大。
至于读研究生或者在大公司先打打基础,ScottWeis认为作用不大。责任、角色、关系、背景、文化、沟通、风险、直觉,这些成功运营初创企业所需的东西最好还是在初创企业里面寻找。在初创企业呆上2到4年的效果读研或去大公司能学到的5到10倍。
接下来就是找一家合适的初创企业加入。1996年Scott Weis只身前往PaloAlto的时候,没有任何关系,身上背的10多万美元也是教育贷款。他当时的一些做法在他看来到现在也不算过时。
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如果身上积蓄不够,在找工作的时候需要一边打打零工。如果这段时间就让你觉得紧张的话,也许你需要重新考虑一下自己的创业决定。
研究。做好调查,看看最近一段时间有哪些公司获得了VC的资助。有了钱意味着这些公司目前有可能正在招人。做一份电子表格,对这些公司根据自己的兴趣程度进行排名,然后到VC的网站、到在线科技网站(比方说36氪等)去查找相关初创公司的信息。
专注。有许多不同类型的初创公司,每一家都会提供许多不同的职位。如果你会写代码,可以到工程、销售工程、质保等部门。如果不懂写代码,那你得想出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入门级岗位。比如说客户服务、产品管理、财务、内部销售或者业务开发等。你还需要在企业型和消费型初创企业之间进行选择。尝试多个角色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专注,你就可以掌握不同公司走向市场的方法,并为自己将来开办公司积累到足够的知识。
制定目标清单。做完上述研究之后,把目标公司收缩到20-30家,然后制定一张市场地图,或者把该公司的所有关联关系都画出来,包括投资者、管理团队、公关公司等。得到面试的最佳机会在于你是否得到了热心推荐(比如你见过的某人把你引荐给公司内部的熟人)。然后继续研究公司、角色、竞争对手以及市场,让人觉得你看起来很在行。
组建关系网络。ScottWeiss的做法是给比自己年长10多岁的校友、同事发电子邮件请求见面,见面的次数越多,给人印象越深,获得推荐的机会就更多。
ScottWeiss强调了准备和坚持的重要性,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清单、搭建人际网络等事情一共精心准备了4个月的时间,直到1996年8月,他被推荐到一家只有12人的小型初创企业—Hotmail。在那里,他获得了自己一生中最好的工作经验,为今后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